大连日本留学会展

 

2009-06-23

 

昨天的成田机场挪到了云层里面似的被大雾包裹着。此前一直在大连的清爽中度过了四天,突然返回,还真有些不适应这里的湿度了。作为日本人,本来早就习惯了日本的湿度的,可仅仅离开了四天,身体却已经表现出了对抗反应。

 

大连比想象的要干燥的多,而且根本就见不到“槐树”(去以前以为街上随处可见呢)。满大街看到的都是“合欢树”(现在正是开花季节,到是非常可爱)和“法国梧桐”,槐树与大连的关联早已化为日本人怀乡思绪中的影子了。相比较而言,到是北京的槐树更多一些。

 

那还是很久以前在北京的公园等地练太极拳时候的事情了——看见有人手里拿着“槐花”,起初,还以为他们是拿回家做装饰用呢,可那也太短了,都是些花朵而已。好奇不过便问了一下。对方回答:“是拿回家吃的……”当时好象是说裹面之后炸着吃来着,现在有些记不清了。之后,同样的事情问了问大连的人,可对方却说:“小的时候,吸过槐花蜜,但好象没见过谁把槐花裹面后炸着吃的……”或许我的记忆有误,蜂蜜中有槐花蜜,可在北京,人家确实说是裹面后炸着吃的。

 

其实,“吃花朵”在日本文化里也不是什么稀罕事。把花不仅仅作为日餐的装饰,既取其色彩又加以食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实用主义的利用方法。最近,日本好象也出现了这样的餐馆。不过,在中国花作为茶一直是很有名的。

 

还是说说大连的日本留学会展的情况吧。

 

所谓的“会展”,真是徒有其名,因为没有什么人。前来询问日本留学情况的学生的身影少得可怜。

会展是在一家非常有名的酒店的四层大厅里举办的,相对于那些对日本感兴趣想去日本留学的大学生及高中生,这里的门槛似乎也太高了点儿。而且,620在此举办留学会展的信息并没有充分渗透出去。

 

一看就知道是来打工或做“”的大学生和中国的日语培训学校的学生(都是同一所学校的学生)占了一大半,所有来参展的日本学校都显得无所事事。

 

会展临近结束,每一展台上的校方人员也习惯性地开始收拾东西。片刻时间,展厅里便变得空荡了起来,参展各校的校方人员风也似的赶往下一展区——上海去了。对于这种场面,大家显得都很淡漠,似乎只有我们两位教师和中国的律师朋友还不太习惯,感到有些不知所措。来这里之前我们还曾想过:若是有愿意来本校学习的学生的话,还得就该学生的心理准备、来日本以前的学习方法以及需要办理的手续等等做进一步的说明,所以还应该在大连多滞留一天。然而……

 

我们自己的事情姑且不谈。风也似地赶往上海去的那些人也不知是怎么想的。如果大连真有学生还想再进一步咨询的话,那该怎么办呢?是不是因为上海方面更重要所以就置之不理呢?学校让他们在这里搭个展台,他们就奉命来了并作了一番事务性的解答,至于招到招不到学生或许并不是他们所关心的事情。

 

由于日本各学校派来的人大多都是事务人员,他们以聚集学生人数为主要目的,通常不会站在“教师”的立场上去招募学生。在他们看来,只要能迅速招到学生就行了,而且最好还是那种找麻烦、又肯付钱的学生。

 

但是,作为教师,无论如何还是希望招一些想学习的学生的。因为他们有学习的意愿,即使辛苦一点也是能够忍受的。当然,经济上多少有些富裕也是必要的,否则来日本以后为钱所困扰无法学习的话也不行。但经济问题并不能决定一切。

会展中,有中国的日语学校称自己的学校能够招到高考分数500分以上的学生。但在我们看来,仅凭这一点就自诩该学生“聪明”的话也太可笑了。这种学生来了日本的话,恐怕连三流大学都上不了。自觉自己水平很高考个大学不成问题的那种学生,弄不好的话,到头来可能只能上个专科学校。因为仅靠“死记硬背”的话,是很难通过日本的“留学生考试”的。

 

面对想留学的学生,我们首先会问对方想学什么。对于那些还无法回答的高中生及刚高中毕业的学生以及年纪还太小的学生,我们通常看他有没有学习的习惯。我们喜欢那些性情耿直的人。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模仿”的过程,那些丧失了“可塑性”的学生、特别是大学毕业生,进大学院以后,会让指导老师会辛苦的。

 

在外国,“聪明”这一词语不仅意味着理解力好,还有“头脑柔韧”的含义。假如不具备“柔韧性”的话,本来能理解的东西也会理解不了,这与能看见却看不见是同一个道理。

 

这种人,还是在自己成长的国家里、即在其国家的常识范围内行动比较幸福,完全没必要去外国受苦的。

 

来日本即来学校以后,首先要发现自我、思考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这对于很多人在开始学习以前都是很必要的。

 

话虽如此,但其实什么都没想就直接进入了学习状态的学生还是占了大多数。

 

日日是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