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过后

2015-02-20         

         晴。

         昨天暖和,今天也挺暖和……“雨水”过后,感觉雪季一下子远去了。今后一段时间即便再下雪,估计也不会再引人注意了吧。

         今天好像又能看到富士山了,早晨的电视新闻里面,播出了从东京市中心远望富士山山顶的画面,非常清楚。

         真是觉得有些奇怪,那些日语不上进的家伙,似乎总也理解不了日本人的心情或者习性。

         当然,我说的那些日语不上进的人还包括那些表面看上去日语说得很流利的人——他们的流利程度仅仅停留在生活日语上而已。

         有些人,日语说得虽然不太流畅,但感性灵敏,能够迅速捕捉到彼我之间的差异,所以他们与日本人交流也没什么问题。我这里指的那些不具备此种天赋的普通人。

         这些人,日语学习不上进,但在评品自己认识的日本人以及日本的时候却非常上进。然而他们的意见往往是基于自己国家或民族、宗教的习惯以及好恶标准得出的,因此带有很大的倾向性。有时候,这种倾向性还非常严重。

         当然,不只是对日本才这样了,任何在国外生活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患上这种病的(包括我在内)。以前我总以为,只要保持一定距离的话,多少就能够客观地看待上述问题了,也就是说,我一直以为阻碍彼此之间相互理解的障碍在于彼此之间的距离。

         然而实践证明,仅凭这种理由很难解释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比如,有些人在异国他乡居住了很多年,跟当地人也打了很长时间的交道了(跟当地的原居民之间肯定会产生各种往来),但他们中间的某些人却始终理解不了当地人,有些人虽然花了很长时间,但最终理解了当地人。

         我这里所说的那些客居异国他乡的人指的是主动选择居住在该外国的原一代,而不是指他们的后代。

         作为学生,如果每天都来日语学校认真听课的话,自然而然地就会意识到这些文化上、习惯上的差异的。但如果是来日本打工,因为不会说日语而受了损失或被人欺负因此忌恨日本的话,那又另当别论了。而且作为学生,如果是来日本学日语的,那么假如经过半年或1年的学习,仍不会说日语的话,被人欺负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这种情况在其他国家也是一样的。

         但一般情况下,在学校里学习的人,除了周末和节假日以外,每天都沉浸在日语的海洋里,用不了多久就能够听懂日语并且明白一些汉字的意思了。

         非汉字圈的学生,经过半年到一年的基础学习以后,就能够运用所学过的语言及其规则进行提问了,比如“日本人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跟日本人这么说或对日本人这么做可以么?”等等。

         在举办课外活动、茶话会或者传统活动等的时候,一旦发现学生们的态度或行为有问题的话,学校的老师也会随时提醒他们——“那种说法不合适”、“那样做不行的”,如果学生本人用心的话,渐渐地就产生问题意识的。

         而那些不来学校,或者一来学校就睡觉,或者即使不睡觉却也总在发呆或捣乱的学生,就不同了。他们总想把自己国家的那套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推销到国外来,而看不见在日本其实是如此这般的。

         有甚者会认为“在自己国家就是这么做的,在日本也这么做吧”,更有甚者连这里是在日本都意识不到。

         当然,这种学生在本校还真是少数。

         其实,这些“少数”学生里面,有些人在其本国国内时,就属于那种不受欢迎或不被待见的人,而他们却被送到日本来了。或许,推荐他们来日本的那些学校觉得,这点问题在日本算不上什么问题吧。

         然而明白了这些人在其国内就不受欢迎之后,我们只好对那些国外的日语学校明说了:“别再把那种人推荐给我们了!”——之所以只能这么要求他们,是因为尽管我们招生之前会去当地进行面试,但由于跟某些学生之间语言不通,很难看清楚这些人的真实面目,有时候还是会产生漏网之鱼的。

         但是一旦碰到了这种外国学生的话,我们都会以各种借口拒绝他们的。当然这些人通常也都不会马上就死心的,还会死气白赖地继续求我们:“能不能想想其他办法啊”……直到我们离开不再搭理他为止。

         这也说明该外国人与日本人之间存在感觉上的差异,而该外国人据说已经在日本生活了很长时间了……

日日是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