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的晴空

2015-11-11         

         晴。

         仿佛昨天根本没下过雨似的,晴得没有一丝云彩。

         上周日这天就开始下雨,周一也是似下非下的,然后昨天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上午学生们来学校那会儿,雨下得正大。之后,那雨淅淅沥沥地持续了一段时间,接着就又停停下下的反复不断了。原以为今天也还会持续昨天那种天气呢——因为昨天下午放学的时候,外面突然雨声大作,把我吓了一跳。

         “糟了,没带伞来!”——有人又着急了。可这怨谁呢?早就给大家说过N多遍了:“在日本,折叠伞是不可或缺的东西,一定要带来!”

         好在昨天大家回家的时候,雨停了下来。这一季节雨水本来就比较多——但即使是平常,雨伞也应该是常备用品的。尤其是很多学生,放学后要直接从学校赶往打工单位,就更应该注意这个问题了。要么日语里会怎么会有这么一句话呢?——秋天的天气和女人的心情一样多变。

         记得以前有位印度学生在写《来日本以后感觉到的不可思议》这篇作文的时候,曾经提到过不晓得日本人咋会知道天会下雨的。

         “早晨从家里出来的时候,明明是晴天,却不知道为什么行人中的那些上班族们都带着伞,看上去真是很奇怪。我没带伞就直接来了学校,结果真下雨了。可刚才天气还挺好的嘛,真是不可思议,为什么日本人就知道会下雨呢?”          其实这是个习惯问题。日本人通常早晨起床以后就会打开电视看天气预报的,以前没有电视的时候,就听收音机。当然,现在的年轻人或许都上网了。但不管怎样,大家都会关注天气预报的。看看冷暖情况,再确认一下降水概率。如果降水概率超过30%了的话,大家出门时都会在包里放把折叠伞的。如同时还预报有大风的话,那出门时就需要带上普通雨伞了。

         想必这名印度学生没有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吧,所以他才会感到有些惊讶。

         其他学生或许也都一样吧,因为本校的大多数学生都是从南方国家来的,那里雨季和旱季泾渭分明或者说相当明确,所以他们才会形成那种习惯的。

         但这里 不是南方,一场秋雨一场寒,随着冬天的临近,希望大家不要再被雨水淋着了—— 这一季节,被雨淋了的话,就是日本人也经常会生病的。

         而且,日本的寒气都是从脚下慢慢地渗透上来的,对于那些不喜欢穿袜子和鞋子的人来说,尤其需要注意。前天,天气稍微暖和了一些,结果就发现有学生又光着脚了,连拖鞋都踢到一边去了。

         发现之后,我就盯着该学生看了一会儿(意思是小心感冒哦),而该学生也马上就发觉了,连忙向我解释:“没关系的,就是觉得有些难受……”——当然这都是些废话,就好比我这么一问,他那么一答,走走过场而已。感觉就像早晨见面时打招呼一样——“早!”“早!”“精神么?”“还行!”——唉!看来问题的严重性他根本就没有意识到。

         总这么漫不经心,真生病了的话,就晚了。可怎么才能让这些人按照日本人的生活习惯去做呢?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另外,现在的学生里面,最靠近北方的也就属那些从河内来的学生了(如果说是从西藏或者印度来的话另当别论)。河内什么地方啊?一个四季如春的地方。可到今天为止,那些从河内来的学生还在固执己见:“越南很冷的,也有冬天……”——或许他们也没有撒谎,因为冷与不冷完全是个人感觉的问题,只要本人感觉到冷,那么他就可以说“冷”,认为那是冬天的话,那么也许那就是冬天了。但作为我们又要说了,12月份去河内的时候,感觉那里完全就是初秋么。为什么啊?因为我们是日本去的,而日本的冬天通常是要下雪的……

         记得当时我们去河内的时候,那些知道我们行程的越南学生都坚持对我们说:“河内很冷的!”(但是从气温上来看,并不像有多冷),建议我们就穿着日本冬天的服装去。到了河内以后,确实看到那里的越南人都跟日本人一样穿着冬天的服装,然而我们却要脱掉大衣,甚至连毛衣都穿不住——怎么办呢,带了那么多的没用的行李,后悔死我们了。

         其实,我们并非不知道环境温度和人的体感温度之间有差别。这个问题,以前在北京生活的时候,我就体验的够够的了。在那里,只要有太阳,哪怕湖面已经结冰,通常都不会太冷的,但这仅限于没有风的情况下。可一开始由于不了解情况,听当地人一说那里的冬天很冷很冷,我还真就相信了,唉……

日日是好日